第(2/3)页 此三地皆形成五总决议制。” 小会议室沉默震耳欲聋,良久还是刘若愚先开口, “奴婢领命。” 接着是陈子壮和小潞王,唯有孙承宗瞪大眼睛。 “陛下,郧阳已决?” 朱慈炅点点头,歪着脑袋看向孙承宗。 “内阁是还有什么异议吗?” 孙承宗看起来面色沉静,一脸严肃,眼神中却藏了几分躲闪。 “老臣觉得不是紧要之事,可有可无。但刘季晦和徐子先都非常反对,朝廷开销毕竟有限,陛下已经重修了多座大城,投入一直没有停过。” 朱慈炅笑了, “莫非朕还不能决定边臣不成?朕怎么记得不管内阁吏部都需要朕用印。” 孙承宗嘴角有些抽搐,脸色非常奇怪。就这件事而言,陕西和天汗部都算边地,但郧阳哪里边了? 这只是湖广下面的一个府,严格说来,吏部就能任命,皇帝这是越级插手,但朱慈炅偏偏把郧阳也打包在一份圣旨上。最扯谈的是,六科也并到了督政院,圣旨都没有了封驳一说。 朱慈炅实际上没有亲政,理政的都是内阁,他不开口,内阁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,他一开口,问题就来了。大明好不容易形成的钳制皇权的机制,好像已经消失了。 这个问题才是孙承宗突然惊醒的大问题,小皇帝改制改制,改着改着,皇帝已经改来无法制约了。 眼下其实还好,什么五总决议,孙承宗其实并不放在心上。但他突然发现,内阁要改变皇帝主意,只能在制旨以前。 朱慈炅没有亲政之前还会听取内阁意见,可以后怎么办?这个忧虑他还没有办法跟朱慈炅说,谁能牛逼到跟皇帝说,我们要限制你,孙承宗反正是不行。 孙承宗敷衍着答话,说是确定陕西督抚听取他的意见,但实际上他啥意见也没用,最好依然是乾纲独断。 孙承宗没有参与朱慈炅在御书房单独召见王家桢、梅之涣和朱大典的谈话,无非是些任命前的鼓励,但这个谈话实际已经将此事形成事实了,不制旨都不行了。 孙承宗是感觉自己是背了一口大黑锅回到文渊阁的,因为朱慈炅作决定前,只有他在御前,是个人都会怀疑是他怂恿的小皇帝,这还解释不清。 第(2/3)页